💫 最新資訊五術相關

道教神聖由來介紹(六)

2022/9/3 上午 10:32:18

本篇神聖:六丁六甲、雷部五元帥、雷公電母、龍王、雨師、風伯、福祿壽星、註生娘娘、天聾地啞…「道教」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的祭天、祭祖等崇拜活動,至春秋戰國時期吸收神仙方術產生了方仙道,後融合道家、陰陽家的「五行」、「陰陽」等思想。道教乃敬天法祖之多神教。舉凡先天真聖,後天仙真,及地方社稷神靈,各依人民的欽仰崇拜,而自由祀奉之。

👉{古籍} 太上感應篇直講 (一)

  #道 #古籍 #神佛 #地母經 #陰陽 #五行 #龍王 #註生娘娘

留言  分享至Facebook  分享至Line  twitter share  

道教神聖由來介紹(六)

六丁六甲
  六丁六甲是十二位名稱全取于干支男女神的合稱。六丁是六位女性神,即:丁丑、丁卯、丁已、丁未、丁酉、丁亥;六甲是六位男性神,即:甲子、甲寅、甲辰、甲申、甲午、甲戌。
  道經上稱,六丁六甲能行風雷,制鬼神。他們最初是真武部下大將。据《真武本傳》記載,六甲神將的名諱是:
甲子水將李文思、甲寅木將李守遷。
甲辰風將李守進、甲申金將李守全,
甲午火將李守左、甲戌土將李守通。
 而在《三寸圖合》和《老君六甲符圖》中記載的名字又與《真武本傳》中不同,他們是:
甲子神將王文卿、甲寅神將明文章,
甲辰神將孟非卿、甲申神將扈文長,
甲午神將書玉卿、甲戌神將展子江,
丁丑神將趙子任、丁卯神將司馬卿,
丁巳神將崔石卿、丁未神將石叔通,
丁酉神將臧文公、丁亥神將張文通。
  武當山元和觀內,有六尊精美的六甲神像,均為銅鑄鎏金,各高六尺有餘,總重量達壹萬多斤。六甲神態各異,造型巧絕,為明代鑄造。


雷部五元帥
  雷部五元帥,指的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主掌的雷部中五名元帥。雷部中元帥很多,一說雷部有鼓三十六面,各鼓均有一名元帥操持,故有元帥三十六名;一說雷部有催雲助雨護法天君二十四名,故有元帥二十四名。雷部五元帥就是常見於道教經籍之中、民間流傳最廣、在一些道觀中設像供奉的雷部五名元帥,即:鄧、畢、劉、辛、龐等五名元帥。
  雷部諸元帥中,以鄧元帥為首。鄧元帥,名忠,傳稱其「銀牙耀目」、「火焰繞身」。《夷堅志補》稱「天元考召鄧將軍」。《鑄鼎餘聞》引明《常熟私志》稱「律令大神鄧元帥」,當係職掌雷部律令考召之意。
  畢元帥,原名田華。據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,田華原係雷精,藏地中,寄胎於田間,得千年石鐘乳氣而生。出生時,白晝晴空霹靂,火光照天,風雨驟至。大蛇圍其外,群蜂以哺。及長,因田為田,指華為畢,修煉於漉瀘岩下。女媧補天不成,畢元帥助水火之精,聲吼天地,乃塞天漏。又煉五色火雹風雷陣,助黃帝擊死蚩尤,被拜為龍師。玉帝封以雷門畢元帥之職,敕掌十二雷庭,助玄天上帝誅瘟役鬼,上管天地潦涸,下糾群魅出沒,中擊不仁不義等等。
  劉天君,名后,東晉時人。生於岷江漁渡中,幼時落波心而不死。因貧,送於羅真人為侍讀,因精於五雷掌訣,能招風捉雨,隨叩即應,濟民助國。是年東京大旱,皇帝禱於劉天君祠,果有大雨。時秋大稔。皇帝敕命其為「立化慈濟真君」。玉皇大帝亦命劉天君職掌雷部王府的各種事務。
  辛元帥,原名辛興,字震宇,雍州人。據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,雍州地界有神雷山。辛興之母即為神雷山霹靂破膽而死。辛興抱母屍而哭。雷神感其至孝,變化為道士而謝罪,並贈辛興十二火丹以啖之。辛遂易形,妖其頭,喙其嘴,翼其兩肩,左執尖,右持槌,腳踏五鼓。玉皇大帝封其為元帥,與畢元帥「共五方事,往來行天,翦幽冥中邪魔鬼惡。」傳說六月十五日為辛元帥神誕之日,奉祀雷神的道教徒於是日茹素,稱為「雷齋」,以祈神佑。
  龐元帥,原名龐喬,字長清。據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,龐喬家境貧困,世為駕渡之工。但龐喬心行善良,對往來渡客無不平等,救人急難。玉皇大帝聞其至孝至誠,敕為混氣元帥,手執金刀,唯天門之出入是命,以降陰魔,除舊惡,秋毫不爽。
  一些大道觀常有設天將殿堂,供奉雷部元帥或其他天將。其中由於各地道教徒的地方文化歷史背景的差異,因此供奉元帥之名號以及數量可能有所不同。但是以雷部元帥作為護法神靈,救難神靈祈求確是一致的。


雷公電母
  雷公是司雷之神,屬陽,故稱公,又稱雷師、雷神。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,屬陰,故稱母,又稱金光聖母、閃電娘娘。雷電崇拜,起自上古。戰國屈原《遠游》篇有句稱「左雨師使經待兮,右雷公而為衛」;《離騷》中亦云:「鸞皇為余先戒兮,雷師告余以未具。吾令豐隆乘雲兮,求宓妃之所在。」豐隆,據漢王逸注,「一曰雷師」。《山海經》中有多處關於雷神的記載,稱雷神是「龍身而人頭,鼓其腹」,當是獸形。但漢代王充《論衡》中所述漢代的雷神,「若力士之容,謂之雷公。使之左手引連鼓,右手推椎,若擊之狀。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,連鼓相扣擊之音也。」雷公當是人形。魏晉南北朝時期,雷公又變為獸形。《搜神記》稱雷神「色如丹,目如鏡,毛角長三尺,狀如六畜,似彌猴。」閃電之職,古代亦由雷公兼司。直至漢代才有電父之說。大約在唐宋時期,閃電之神變成電母。唐崔致遠有句稱「使電母雷公,鑿外域朝天之路。」宋蘇軾亦有詩稱「麾駕雷公訶電母」。宋元以後,電母更有名姓,《鑄鼎餘聞》稱「電母秀使者,名文英」。《元史》的《輿服志》說到軍中有「電母旗」,旗上畫神人為女人形,「纁衣朱裳白褲,兩手運光。」明代小說《西游記》和《北游記》都寫到電母,稱"金光聖母"或"朱佩娘"。
  雷公電母之職,原來是管理雷電。但是自先秦兩漢起,民眾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。《史記》的《殷本紀》稱「武乙無道,暴雷震死。」王充《論衡》的《雷虛》篇稱「盛夏之時,雷電迅疾,擊折樹木,壞敗室屋,時犯殺人」,「其犯殺人也,謂之陰過,飲食人以不潔凈,天怒擊而殺之。隆隆之聲,天怒之音,若人之響噓矣。」其雷電都具有代天行道、懲罰陰過、震死暴雷的意思。道教繼承中國古代對雷公電母的信仰。唐五代高道杜光庭在其編定的《道門科範大全集》的多種祈求雨雪的科儀中,都以雷公電母作為主要啟請的神靈。北宋以後的神霄派、清微派道士施行雷法,《道法會元》稱雷法之基礎是「氣」,「道中之法者,靜則交媾龍虎,動則叱吒雷霆」,而雷公作為主管雷霆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(即雷祖)的下屬神靈,在施法中予以迎送、召喚、調遣和施雷等事。在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和廟宇中,常有雷公電母的供奉。雷公神像作力士狀,裸胸袒腹,背插雙翅,額具三目,臉赤如猴,下巴長而銳,足如鷹爪。左手執鍥,右手執鎚,作欲擊狀。自頂至旁,環懸連鼓五個,左足盤躡一鼓,世稱雷公江天君。電母之像則容如女,貌端雅,兩手執鏡,號曰電母秀天君。雷公神誕之日為六月二十四日。道教信徒一般只是在祈求雨雪時才奉祀雷公電母,專門奉祀的已不多見。但在道教大型齋醮儀禮中仍列有雷公電母之神位。


龍王
 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。《太上洞淵神咒經》中有「龍王品」,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「五帝龍王」,以海洋為區分的「四海龍王」,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。唐玄宗時,詔祠龍池,設壇官致祭,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。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。宋徽宗大觀二年(1108年)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。封青龍神為廣仁王,赤龍神為嘉澤王,黃龍神為孚應王,白龍神為義濟王,黑龍神為靈澤王。清同治二年(1863年)又封運河龍神為「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」,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。
  由此,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,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,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。道教《太上洞淵神咒經》中的「龍王品」就稱,「國土炎旱,五榖不收,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」,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,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,普救眾生,大雨洪流,應時甘潤。
  龍王神誕之日,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。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几乎與城隍、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。每逢風雨失調,久旱不雨,或久雨不止時,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,以求龍王治水,風調雨順。


雨師
  雨師就是雨神,亦稱萍翳、玄冥等。中國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。《周禮》的《大宗伯》篇稱,「以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風師、雨師。」鄭玄注:「雨師,畢也」,意思是「月離於畢,俾滂沱矣。是雨師畢也。」東漢蔡邕《獨斷》則稱,「雨師神,畢星也。其象在天,能興雨。」畢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。此當是以星宿為雨神也。另外,亦有以人物為雨神者。屈原《天問》云「蓱號起雨」。漢代王逸注稱:「蓱,萍翳,雨師名也。」《風俗通義》稱「春秋左氏傳說,共工之子,為玄冥師」,「鄭大夫子產禳於玄冥」。玄冥,雨師也。晉《搜神記》稱,「赤松子者,神農時雨師也。」《三教源流搜神大全》更以神鳥為雨師,稱「雨師者,商羊是也。商羊,神鳥,一足,能大能小,吸則溟渤可枯,雨師之神也。」唐宋以後,從佛教中脫胎出來的龍王崇拜逐漸取代了雨師的位置。
  雨師之名,以「師」名神。據《風俗通義》的《祀典》稱,「師者,眾也。土中之眾者莫若水。雷震萬里,風亦如之。至於太山,不崇朝而遍雨天下,異於雷風,其德散大,故雨獨稱師也。」正是由於風雨滋潤,「養成萬物,有功於人,王者祀以報功也。」
  雨師的奉祀,秦漢時已列入國家的祀典。《唐會要》稱,奉祀雨師,升入中祀,並且要「諸郡各置一壇」,與王同祀。道教宮觀也有設殿供奉風伯雨師、雷公電母者。其雨師之塑像常作一烏髯壯漢,左手執盂,內盛一龍,右手若灑水狀,稱雨師陳天君。雨師之神誕日為十一月二十日。由于近代雨師的崇拜逐漸為龍王崇拜所取代,因此現在專門奉祀雨師的祭典已不多見。只是在道教大型齋醮儀禮上,設置雨師的神位,隨眾神受拜。
 

風伯
  風伯,就是風神,亦稱風師、飛廉、箕伯等等。中國古代的風神崇拜起源較早。《周禮》的《大宗伯》篇稱,「以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風師、雨師。」鄭玄注:「風師,箕也」,意思是「月離於箕,風揚沙,故知風師其也。」東漢蔡邕《獨斷》則稱,「風伯神,箕星也。其象在天,能興風。」箕星是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之一,此當以星宿為風神。另外,楚地亦有稱風伯為飛廉的。屈原《離騷》有句稱「前望舒使先驅兮,後飛廉使奔屬。」晉灼注飛廉曰「鹿身,頭如雀,有角而蛇尾豹文。」高誘注蜚廉曰「獸名,長毛有翼。」此當以動物為風神。唐宋以後,風伯曾作「風姨」、「封姨」和「風后」,即曾作女神。但以箕星作風伯之說,一直佔據主導地位。
  風伯之職,就是「掌八風消息,通五運之氣候。」風是氣候的主要因素,事關濟時育物。《風俗通義》的《祀典》稱,風伯「鼓之以雷霆,潤之以風雨,養成萬物,有功於人。王者祀以報功也。」
  對風伯的奉祀,秦漢時就已經列入國家祀典。《唐會要》稱,奉祀風伯,升入中祀,並且要「諸郡各置一壇」,與王同祀。道教宮觀中也有設殿供奉風伯雨師、雷公電母的,其風伯塑像常作一白髮老人,左手持輪,右手執扇,作扇輪子狀,稱風伯方天君。風伯神誕之日為十月初五日。普通道教徒在其生存和職業同「風」有密切關係者才單獨奉祀風伯,一般道教徒只是在大型齋醮法會時才供奉風伯。


福祿壽星
  道教的福祿壽三星之說,約起於明代。成儀於明代的《金籙齋玄靈轉經早朝行道儀》,其中在為皇家轉誦《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》時,祈請神靈中,除有三清、玉帝、北斗九星君以外,還要祈請「南極老人壽德星君」、「上清福德星君」、「上清祿德星君」。同是明代成儀的《金籙齋延壽設醮儀》中,也有祈請「上清福祿壽三星真君」。《中天紫微星真寶懺》朝禮各星君時,也有禮拜「福星天德星君、祿星天祐星君、壽星老人星君」的內容。但是,福祿壽三星之所指,道書和民間歷來眾說紛紜。大約成書於明代初年的《金籙祈壽早朝儀》稱「南極老人福祿壽三星真君」,據文意,似乎將福祿壽三星統歸於「南極老人」名下。現在,道教和一般民眾大致認為,福星指的是天官;祿星指的是文昌;壽星指的是南極老人。奉祀壽星,起於先秦。《史記》的《封禪書》稱,秦時「於杜、亳有三社主之祠、壽星祠。」《史記索隱》注稱,「壽星,蓋南極老人星也,見則天下理安,故祠之以祈福壽。」可見,秦漢之時,奉祀壽星可以祈福祈壽。齊梁高道陶弘景《真靈位業圖》列南極老人丹陵上真為「太極左位」。漢代以降,一直列為國家祀典。但是,明代洪武三年起,以其為妄而罷祀。然而,道教中的奉祀依舊,並且,將其與天官、文昌同列為福祿壽三星。
  福星天官,當以賜福為職。《三官燈儀》稱,「真都元陽,紫微宮主,自然大聖,賜福天官,統攝天界,役使鬼神,保天長存。」祿星文昌,文昌有六星,其中司祿星,緯書《春秋元命苞》稱「司祿賞功進士」,主文人之功名利祿。壽星南極老人星,《史記正義》稱「為人主占壽命延長之應」。
  有福、得祿和長壽等三個目標,一直是中國道教信徒和普通民眾追求的共同理想。因此,明代以降,民間對福祿壽三星的奉祀經久不衰。道教宮觀,盡管少有專門設立的福祿壽三星君殿,但是單獨供奉壽星的仍較普遍。中國福祿壽三星瓷雕至今仍然有人請回家供奉,並預先在道觀中開光分靈,以求靈驗,護佑合家有福、得祿和長壽。


註生娘娘
  註生娘娘,又稱註生媽。註生娘娘是主司生育之神,也是保佑孕婦、產婦和褓幼之神。有些地方則將「臨水夫人」視為「註生娘娘」。註生娘娘的來歷出自「封神傳」(亦名「封神演義」)。姜子牙奉玉帝之命,封三仙島的的雲霄、瓊霄、碧宵掌混元金斗,人生先從金斗轉劫。金斗即淨捐或產盆。
  雲霄、瓊霄、碧宵合稱為註生娘娘,又稱「授子之神」,其所屬的十二婆姐,又名十二褓姆或十二延女,造型為各各抱一嬰孩而立。
  十二婆姐分別為註生婆姐陳四娘、註胎婆姐萬四娘、監生婆姐阮三娘、抱送婆姐曾五娘、守胎婆姐林九娘、轉生婆姐李大娘、護產婆姐許大娘、註男女婆姐劉七娘、送子婆姐馬五娘、安胎婆姐林一娘、養生婆姐高四娘、抱子婆姐卓五娘等。註生娘娘誕辰為三月二十日。


文昌帝君的兩位隨童 天聾地啞
  在一些文昌祠中,在主神文昌帝君的兩側,常塑兩位童子塑。這兩位侍童,即俗稱"天聾"、"地啞"。在許多文昌帝君的畫像中,也常出現這兩位童子。探溯本源,天聾、地啞實即原始社會農耕民族信仰中的最大神聖天父、地母。地母比天父早出。大地負載萬物,生育萬物,是人類賴以生存、生活、繁衍的根本。因此遠古先民特別崇拜大地。受農耕初期母系氏族社會的影響,人們便取大地生育萬物,為萬物之母之含義,稱這位由大地崇拜而產生的神靈為"地母"。天父是父系社會出現後產生的男性蒼天大神。古人以天為陽,以地為陰,認為陰陽相配才能化生萬物。所以古代神話稱,天父與地母結為配偶,天覆於地,向地下雨,致使地母受孕而滋生萬物。

《地母經》云:
地母本是無忌土,包養先天與後天。
夫君本是玄童子,他聾我啞配成雙。
神與氣合化天地,氣與神合產賢人。
真氣為母母是氣,真神為子子是神。
陰陽會合真造化,造化天地產賢君。
雖然不會人言語,三九二八時時行。
子母不離懷胎孕,身懷有孕十年整。
十年胎足卦爻定,胎滿產出六賢君。
天皇地皇人皇氏,伏羲軒轅與神農。


  《禮記》中云:"地載萬物,天垂象,取財於地,取法於天,是以尊天而親地也。"天地運分晝夜,剖斷四季,覆載萬物,撫養萬物,功勞勛卓,無與倫比。人們信仰天父、地母就是尊其偉大、酬其功勞。但對於人們的尊奉,天地卻既聾又啞,默然無聲,從不居功自傲,誇其偉大。地母也自稱"他(天父)聾我啞",所以,人們又稱天父、地母為天聾、地啞。地母聖誕是十月十八日,過去道士多於此日念誦《地母經》,祈禱年豐歲稔,人民康寧。天父、地母被當作文昌帝君的隨童后,其職能形象均已改變。如今偶或有道士在地母聖誕為地母念誦《地母經》,但誰也不記得在這一天去文昌閣為地啞慶祝聖誕。因為在信仰者看來,地母與地啞已經是兩位迥然不同的神聖。

🎯 道教 - 維基百科 另開新頁

🎯找相關:    古籍   神佛   地母經   陰陽   五行   龍王   註生娘娘

 
日本沖繩南星科學技術學院(土木建築 生物科技 IT資訊 國際觀光 四大專門系所)

FB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