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神聖由來介紹(三)
2024/9/24 上午 09:03:48
本篇神聖:太上老君、文昌帝君、真武大帝、靈官王天君、太歲星君、五穀大帝、正一玄壇趙元帥、地祇上將溫太保、斗口靈官馬天將、金闕後聖帝君、黃堂諶姆、八仙、莊子、四聖與四相、天機內相陸真人、玉清上相尹真人、鬼谷仙師、驪山老母、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、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、靈鷲山圓覺洞燃燈道人…
推👉道教神聖由來介紹(四)
#道 #古籍 #先天真聖 #後天仙真 #太上老君 #太歲星君 #鬼谷仙師 #驪山老母
太上老君
老子生於商武丁庚辰歲(公元前一三0一年)二月十五日,母(玄妙玉女元君)懷孕八十一年,於李樹下,破腋而出。指李為姓名耳。為元始天王所化神寶君之化身。道書以元始八十一化,至老子是為第十八化,世乃稱為太上老君。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中老聃本傳云:「老子者,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。姓李名耳,字伯陽,諡曰聃,周守藏室之史也。」其生平事蹟,載在老子內傳云:「太上老君,姓李名耳,字伯陽,一名重耳,楚國苦縣曲仁里人也。其母見日精下落如流星,飛入口中,因有娠。懷八十一歲,於陳國渦水李樹下,剖左腋而出,指李樹曰此為我姓。生而白首,故號老子。耳有三漏,又號老聃。頂有日光,身滋白血,面凝金色,舌絡錦文,長成一丈二尺,齒有四十八。受元君神圖寶章變化之方,及還丹伏火水汞液金之術,為七十二篇。在周文王時為守藏史,武王時為柱下史。能為天神所濟,聚仙所從。所出度世之法,有九丹、八石、玉醴、金液、治心、養性、絕榖、變化、役使鬼神之法。」按神寶君又稱太上老君,老子係其所化法身,故老子內傳首句即額曰:「太上老君」字樣,蓋以老子即太上老君也。
文昌帝君
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,為掌祿籍之神。據明史禮志以:「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,居蜀七曲山,仕晉戰歿,人為立廟祀之。唐宋屢封至英顯王。道家謂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,及人間祿籍,故元加封為帝君,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,歲二月三日生辰,遣祭。」按文昌帝君曾降筆於世,作梓潼帝君化書,自述其身世云:「予生於周初,迄今有七十三化矣。西晉之末,再遊人間之初,忽至會稽之陰,見一隱者,年五十許,具香燈仰天而祈。時中春之夜,天文燦爛,張翼二宿昭然在上。俯而聽之,隱者姓張,適符列宿之一,予於是生焉。張氏出黃帝之子名揮,始造張羅網,世掌其職,子孫因以張為姓,顯於吳地。予生及冠,毋病疽重,乃為吮之,並於夜中自割股肉烹而供,母病遂愈。後值瘟疫流行,夢神授以大洞仙經並法籙,謂可治邪袪瘟,行之果驗。因予累世為儒,天帝乃命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。凡世之鄉舉里選,大比制科,服色祿秩,封贈奏予,乃至二府進退皆隸焉。」因是世俗稱為文昌梓潼帝君也。
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,即文昌宮。一說在北斗魁前,一說在北斗之左。六星各有星名,稱上將、次將、貴相、司命、司中、司祿等。文昌封為帝君,並且又稱梓潼帝君,當是元仁宗時之事。元仁宗延祐三年(1316年)封梓潼神為「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。」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。《明史》的《禮志》稱,「梓潼帝君,姓張,名亞子,居蜀七曲山,仕晉戰歿,人為立廟祀之。」張亞子即蜀人張育,東晉寧康二年(374年)自稱蜀王,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。後人為紀念張育,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,尊奉其為雷澤龍王。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,張育即傳稱張亞子。唐玄宗入蜀時,途經七曲山,有感於張亞子英烈,遂追封其為左丞相,並重加祭祀。唐僖宗避亂入蜀時,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,封張亞子為濟順王,並親解佩劍獻神。宋朝帝王多有敕封,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,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,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。元仁宗延祐三年(1316年)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。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。
文昌帝君除有抗擊戰死、忠主救民之功績外,《梓潼帝君化書》稱,張亞子「生及冠,母病疽重,乃為吮之,並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,母病遂愈。後值瘟疫流行,夢神授以《大洞仙經》並法籙,謂可治邪祛瘟,行之果驗」。因此,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親的楷模。成書於宋元時的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列舉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,說明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「近報則在自己,遠報則在兒孫」的因果報應,勸人行善積德。
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稱,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間,世為士大夫,為官清廉,從未酷民性烈,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。「濟人之難,救人之急,憫人之孤,容人之過,廣行陰騭,上格蒼穹。」因此,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。凡世間之鄉舉里選,大比制科,服色祿秩,封贈奏予,乃至二府進退等等,都歸文昌帝君管理。
元明以後,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,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。各地都建有文昌宮、文昌閣或文昌祠,其中以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規模最大。一些鄉間書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,其間雖時有興廢,但因文章司命,貴賤所系,所以一直奉祀不衰。舊時每年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神誕之日,官府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,或吟詩作文,舉行文昌會。
真武大帝
玄天上帝乃北極玄武星君之化身也。據三輔黃圖以:「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天之四靈,以正四方」。蓋北方七宿「斗、牛、女、虛、危、室、璧」以玄武總之。故漢書天文志云:「北宮玄武」是也。因以為北方之神,稱為玄武大帝。考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中說:「玄元聖祖,八十二次化為玄武大帝。大帝既凡而玄妙哉!然其玄武應化之因,故知武曲顯靈之驗。昔大羅境上,無欲天宮,以淨樂王國,善勝皇后,夢而吞日,覺乃懷孕。經一十四月開皇元年三月三目,降誕於王宮。既長捨家棄國,辭父母下入武當山修道。度世濟人,四十二年,功成果滿,白日昇天,玉帝封為玄武真人。」唐貞視二年,封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。宋時真宗避玄字之諱,改稱「真武大帝」。按從漢書王梁傳有云:「赤伏符曰:王梁主衛作玄武。」註云:「玄武北方之神,龜蛇合體。」蓋以「龜蛇二物,屬於北方,而合為一體。」故今人祀奉玄帝,輒象龜蛇二物於其旁。道家以玄天上帝尊為道教法主,稱號:佑聖真武玄天上帝,終劫濟苦天尊。
真武大帝,又稱玄武神,玄天上帝。據《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》,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,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,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。皇后夢而吞日,覺而懷孕,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,降誕於王宮。後既長成,遂捨家辭父母,入武當山修道,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,白日昇天。玉皇有詔,封為太玄,鎮於北方。玄武一詞,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。屈原《楚辭》之《遠游》篇有句稱,「召玄武而奔屬」。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,故注稱,「玄武謂龜蛇,位在北方,故曰玄,身有鱗甲,故曰武。」北宋開寶年間,玄武神降於終南山。太平興國六年(981年)封為翌盛將軍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(1014年)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,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,改玄武為真武。宋真宗、宋徽宗、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。元代大德七年(1303年)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。明成祖崇奉真武,御用的監、局、司、廠、庫等衙門中,都建有真武廟,供奉真武大帝像。永樂十年(1412年)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餘萬人大建武當山宮觀群,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。
玄武是北方七宿的總稱。七宿之中有斗宿。道教重視斗星崇拜,稱「南斗注生,北斗注死」,凡是人從投胎之日起,就從南斗過渡到北斗。人之生命壽夭均由北斗主其事。因此,人祈求延生長壽,都要奉祀真武大帝。
《佑聖咒》稱真武大帝是「太陰化生,水位之精。虛危上應,龜蛇合形。周行六合,威懾萬靈。」因此,真武大帝屬水,當能治水降火,解除水火之患。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。農曆三月初三日,是真武大帝神誕之日。各地真武廟均有奉祀祝誕祭典。其中以武當山進香朝拜為最盛。
靈官王天君
王靈官乃玉樞火神降為山靈精氣,為湘陰之廟神也。鐵面朱髯,初無姓名。西河薩真人為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之弟子(按係虛靖尸解後所收)。見其廟祀血食太甚!乃飛符火焚其廟,王靈官燒成火眼金睛。以係無辜被焚,奏於天庭,玉帝賜予慧眼並金鞭;准其陰隨薩真人,察其有過錯時,則可報前仇!歷十有二年,以慧眼觀察,見真人無過可尋。及至閩中,遂拜為師,誓佐行持。真人乃劈乾卦「王」字為之姓,以「善」字號其名。為奏天庭,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,又稱豁落靈官,為道家護法監壇之神。閩人稱為天君,立廟祀之,香火不絕也。
王靈官,即玉樞火府天將,隆恩真君。俗稱王靈官。《明史》的《禮志》稱,「隆恩真君,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,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。永樂中,以周思德能傳靈官法,乃於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。宣德中(1426-1435)改廟為大德觀,封二真君。成化初,改觀曰顯靈宮。」「夫薩真君之法,因王靈官而行。王靈官之法,因周思德而顯。而其法之所自,又皆林靈素輩所附會。」據明清時期的神仙傳記稱,王靈官原名王惡,湘陰浮梁之廟神,因其吞噬童男童女,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的弟子薩守堅,飛符火焚,將王惡燒成火眼金睛。王惡不服,奏告於天庭。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,准其陰隨薩真人,察有過錯,即可報復前仇。十二年間,王惡以慧眼觀察無遺,竟無過錯可歸咎於薩真人。後至閩中,拜薩真人為師,誓佐行持。薩真人乃以「善」易其名,改王惡為王善,並且奏告天庭,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,又稱豁落靈官。
道觀內多塑有王靈官之像,紅臉,滿髯高翹,開口,露獠牙,披甲執鞭,正對山門。額上有火眼金睛,能辨識真偽,護鎮山門。因此,王靈官之職當是道教護法監壇之神靈。明永樂年間(1403-1424),杭州道士周思德能傳靈官之法,附神降體,禱之有應,顯於京師。周思德還在禁城之西建天將廟和薩祖師殿,以王靈官為火府天將,天庭二十六天將之首。宣德年間(1426-1435),又改為火德廟,歲時致祭。
由於奉祀王靈官的殿堂一般都在道觀山門處,因此道教徒進山門後首先朝拜王靈官。只有福建地區民眾有稱王靈官為天將而專為其建廟,稱天將廟。王靈官神誕之日為六月十五日,道教徒進廟奉祀王靈官的連綿不絕。
太歲星君
太歲君歲神也,道書以六十甲子,每歲輪值,掌理人間禍福之神,為值年太歲,俗稱為歲君也。係由都雷太歲殷元帥所統管。殷元帥,商紂王之幼子。傳稱,幼遭國難,母被妲己所害,家破人亡,蒙申真人收養,授以道法,後乃得道成神。秉性剛直慈仁,常為世人驅邪救難。天庭悉其功果,授以都雷太歲之職,掌地司蕩兇院,總管人間禍福,祛除邪魅,獎善罰惡,為主宰人間罪福之神明。六十甲子神即歸其管轄。
六十甲子神,古稱歲神,又稱太歲。《周禮》《春官》篇的《馮相氏》節稱其職為「掌十有二歲,十有二月,十有二辰,十日,二十有八星之位。」鄭玄注稱「歲謂太歲,歲星與日同次之月,斗所建之辰。」由此,歲神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為觀測天體和地球運動的需要而編定的。它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為一循環,又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天干十相配,組成六十干支,用以紀年、紀月、紀日以及時辰。道教沿用此中國古代天文成就,稱六十甲子各有歲神,每歲輪值,為值年太歲,俗稱歲君,各有名號。如:甲子太歲金辨大將軍,乙丑太歲陳才大將軍等等。道書中的六十甲子神名與今北京白云觀六十甲子神名號有異,其故待考。
值年太歲,掌握本歲的人間禍福,他們「率領各神,統正方位,斡運時序,總歲成功。」國家巡狩省方,營造宮闕,開拓疆土;百姓修營宅舍,築壘墻垣,並須迴避。《月令廣義》稱,「太歲者,主宰一歲之尊神。凡吉事勿沖之,兇事勿犯之。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。」道書稱太歲君由都雷太歲殷元帥統管。殷元帥,商紂王之幼子。傳稱,幼遭國難,母被妲己所害,家破人亡,蒙申真人收養,授以道法,後乃得道成神。秉性剛直慈仁,常為世人驅邪救難。天庭悉其功果,授以都雷太歲之職,掌地司蕩兇院,總管人間禍福,祛除邪魅,獎善罰惡,為主宰人間罪福之神明。六十甲子神即歸其管轄。
道教的主要宮觀大多有「星宿殿」,供奉六十甲子神。每逢歲初春節期間,道教信徒都要到星宿殿為自己的本命神燒香、叩拜、送上奉獻,比肩接踵。特別是逢到自己出生的干支之年,俗稱「本命年」,更是必須朝拜自己的歲神,祈求健康平安,逢兇化吉,因為相傳「本命年」是「檻兒年」,此年為人處世必須如同邁過門檻一樣小心謹慎,以免摔交。
五穀大帝 神農大帝
五穀大帝為農家所奉之杜稷土神也,以稷為穀神,因代表五穀之主也。禮月令:「毋發令而待,以防神農之事也。」注:「土神稱曰神農者,以其主於稼穡。」故後人稱五穀之神為神農,世俗並以神農氏祀之,奉為五穀大帝。按神農氏古帝王也,生於姜水,以姜為姓斲木為耒,揉木為耜,始製耒耜,教民務農,故號神農氏。以火德王,又稱炎帝,起於烈山,又稱烈山氏。在位時嘗百草以作方書,療疾病,立市廛,以通貨財。初都於陳,後遷魯之曲阜,立一百四十年而崩,葬於長沙,傳八世凡五百二十年。後人尊為五穀大帝,因其嘗百草,創醫藥,又稱為藥王,民間農村及醫藥界亦奉之。
正一玄壇趙元帥
趙玄壇諱朗,字公明,乃日之精也。據實錄云:「昔時天有十日,並出作噩!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。堯命羿射之,落其下枝九,而化為九鳥,墜於青城,變為九鬼王。八鬼行病災民,而帥獨化為人,騎黑虎,執銀鞭,避隱蜀中,渾忘甲子。後為張道陵天師,收為守護丹室。天師丹成,分丹餌之。遂能變化無方,永佐正一玄壇。食丹後形如天師,天師乃命守玄壇,故號玄壇元帥。及天師昇天後,奏於天庭,擢為天將。」又搜神記云:「趙元帥自秦時避世山中,精修至道,功成奉玉帝召為神霄副帥。按元帥乃皓廷霄度天慧覺昏梵氣化生。」今稱為:上清如意金輪院正一玄壇趙元帥也。
地祇上將溫太保
太保姓溫名瓊,字子玉,乳名卓郎,溫州平陽人。母張氏夫人,夢南方日輪大如車,其聲如雷,寤而有娠,遂生太保。身長九尺二寸,長而有志,武勇敢為。唐時群盜蜂起,隨汾陽郭子儀出戰,身為先鋒。子儀嘗夢前軍有黑霧,覺而問,知為瓊大醉時,身中酒氣如黑霧,乃拜為帳前校尉。其臨陣時,常作黑霧驚盜而殺之。子儀與同宿,又夢其變黑蛇而生角,知為異人也;然終疑能為患,欲殺之!瓊覺而逃,歸泰岱山下,屠牛賣酒為生。一日遇有道人點化之,遂悟而不殺牛。入東嶽廟為祝,三年,忽一日過嶽峰,遇黃衣道者,揖曰:「今日嶽帝書上汝名,若天年終,則為嶽府太保。汝可立像於殿前,身後當任其職。」瓊如言立像,左執環,右執間,於嶽府前。後果立化殿前,肉身不倒。初受敕封為顯德將軍,後常顯靈濟人,嶽帝為奏天庭,玉帝封為翊靈昭武大太保(見道藏地祇上將溫太保傳)。當三十代天師虛靖真人時,將其列入地祇十將之第六,並擢為天將,奏達天庭,後即道家奉為:出入天門溫元帥也。
斗口靈官馬天將
馬元帥名勝,為南斗第六星所降生。故以原星之諱為名(接南斗六司星君,第六天機星君諱勝也)。以劈破乾卦自巽度乾而生火,乃成馬字為姓。生來三頭九目,手持玉戟金磚,背飛丹符之鳥,身跨火犀。居世二百四十年,常驅邪袪瘟,度世濟人。後隨護梓潼帝君,至功完行滿,召返天庭,飭守斗闕,證位斗口靈官,道稱雷聲不動天尊。
金闕後聖帝君
上清後聖帝君,為先天玉宸大道君所化身也。據清微仙譜云:「上清後聖帝君,姓李諱弘元,一諱玄水,字子光,一字山淵,為地皇之胄也。育於北國天剛山下,李氏之家,母先夢玄雲日月纏其形,乃感而懷焉。」蓋即金闕後聖帝君也。
黃堂諶姆
諶姆者不知何許人也,自言諶姓,其字曰嬰。嘗居金陵丹陽郡之黃堂,潛修至道。忘其甲子,累世耆老皆見之。齒髮不落,容貌常少,敬為仙人,咸以諶姆呼之,謂其可為人師也。據清微仙譜云:「上清元君西華聖母,一號靈寶淨明黃素天尊,乃女真諶姆也。姆諱嬰居於廣堂,事見仙傳,得上清高仙上明玉書三章,潛修至道,感斗中玉符之隱,上居西華諒光宮,掌元始圖書之府,稱諶姆元君。」按諶姆元君曾以淨明五雷諸法,傳授於西山許旌陽真君,垂世濟人也。
八仙
道教八仙並無專典掌故,因元時人集八大仙人,作為「八仙慶壽」劇本,世俗乃有八仙名詞。接其所集八仙,為漢鍾離、呂洞賓、張果老、韓湘子、李鐵拐、曹國舅、藍采和、何仙姑等八仙是也。
八仙,就是道教供奉的並且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八名得道仙真,指的是鍾離權、張果老、呂洞賓、李鐵拐、何仙姑、藍采和、韓湘子和曹國舅等八人。道教的八仙和漢代的「淮南八公」、唐代的「飲中八仙」以及四川的「蜀中八仙」等均無關。道教八仙之說,約起於宋元時期。元代馬致遠《岳陽樓》、范子安《竹葉船》和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等雜劇都有八仙,與今世所傳的八仙大同小異。明代中葉,吳元泰《八仙出處東游記》問世後,今世所傳的八仙才定型。
八仙分別代表中國人的男女老少、富貴貧賤等八個方面,加上八仙所持的板、扇、拐、劍、葫蘆、拂塵和花籃等均為民間常用之物,因此八仙和道教信徒以及民眾生活十分接近。因此,明清以來八仙靈跡流傳廣泛,深入人心。道教宮觀多建有供奉八仙的殿堂,西安還有八仙宮(古稱八仙庵),其主殿供奉八仙。每逢新春和朔望之日,以及八仙神誕之日,道教徒和民眾到八仙殿堂奉祀,以祈健康平安、萬事如意。
正陽祖師 鍾離權
正陽祖師即正陽帝君,姓鍾離名權,古仙人也。據續文獻通考云:【鍾離權咸陽人,號和谷子,一號正陽子,又號雲房。陝西西安府咸陽人。美髯俊目,身長八尺。歷仕漢、魏、晉為將軍,後因兵失利,退隱終南山,得東華帝君授道真訣,復隱晉州羊角山,於正陽洞修煉登仙,今號「正陽帝君」。又宣和書譜云:唐時有仙人鍾離權,字雲房,與呂嵒同時,述雙髽髻以授道,嘗自稱「天下都散漢鍾離權」。】後人因稱為漢鍾離。為正陽派祖師也。
漢鍾離:原複姓鍾離,名權,後改名為覺,燕台人,字寂道,號和谷子,又號正陽子。全真道派尊其為「正陽祖師」,「北五祖」之一。鍾離權神誕之日為四月十五日。相傳誕生時,異光數丈,狀若烈火。生下後不哭不食,第七日躍然而起曰:身遊紫府,名書玉京。及長,為諫議大夫,奉詔北征失利,軍士盡散。鍾離權獨騎奔谷迷道,路遇王玄甫授以長生真訣及金丹火候、青龍劍法等。後入華山、入崆峒山,見老君,賜號雲房。唐時,度化呂純陽後,應詔昇天,被封為太極左宮真人。鍾離權與呂洞賓間有關神仙之道的問答,有《鍾呂傳道集》傳世。宋欽宗靖康初封為正陽真人。元至元六年(1269年)又褒贈正陽開悟傳道真君。鍾離權自稱「天下都散漢鍾離」,後人破讀為「漢鍾離」。鍾離權逭雙髽髻以傳道,手搖扇子,袒露大肚,一派散仙之風。
法派曰正陽派
陰陽生造化 動靜合本元
自得神仙旨 方知妙中玄
純陽祖師 呂巖
純陽祖師即孚佑帝君也。姓呂諱巖,號純陽子,世為河中府永樂縣人。據神仙鑑云:「呂祖係古聖王皇覃氏降凡,於唐貞觀丙午年四月十四日生,名紹先。父諱讓,初為太子右庶子,遷海州剌史。母王夫人,就蓐於林檎樹下,異杳滿徑。及長,身高八尺二寸,面淡黃,笑臉,微麻,三髭鬚。年二十,娶劉校尉女。武后時,三舉進士不第。天授二年,已四十六歲,父強命赴試,因與童寄兒,往長安,遇鍾離祖於酒肆。授枕作黃粱夢,醒而悟,遂棄家,隨鍾離祖至終南山鶴嶺修道。因改其名巖,字洞賓。」又呂祖全書呂祖本傳云:「呂祖既得鍾離祖之道,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,一斷煩惱,二斷色慾,三斷貪嗔。初遊江淮試靈劍,除長蛟之害。至洞庭湖登岳陽樓獨酌,鍾離祖忽降,曰:「來踐前約,上帝命汝及眷屬,悉居荊山洞府、子之名字,已注玉清籍中。」三月十八日引拜苦竹真君,傳日月交笄之法。年五十三歸宗廬山,年六十四上朝元始玉皇。自是隱顯變化不一;惟其誓願宏大,是以浮沉濁世,行化度人,雖愚夫愚婦,罔不聞名起敬。」按呂祖得道之後,嘗於唐、宋、元、明間,歷顯靈異,各地多立廟祀之。(如西安八仙宮)元世祖封號:純陽演正警化真君。元武宗加封為孚佑帝君。清代列入祀典。
呂祖即呂巖,亦作呂喦,字洞賓,號純陽子。由於道教全真道派奉呂巖為純陽祖師,故世稱呂祖。據《歷世真仙體道通鑒》,呂祖生於唐貞觀十二年(638年)四月十四日,河中府永樂縣人。其父呂讓,初為太子右庶子,遷海州刺史。呂巖生於林檎樹下,出生時異香滿徑。幼時極其聰明,日誦萬言。及長,身高八尺二寸,面淡黃,笑臉,微麻,三茈鬚。一說武后時三舉進士而不第。唐文宗開成二年(837年)舉進士,後遊廬山,遇異人受長生訣而得道。另一說,呂巖兩舉進士不第,後在赴長安道中,遇鍾離祖師,授枕作黃粱夢。夢中舉進士,登科第,歷任顯官,入臺閣,擢侍從,居朝三十一年。偶上殿應對差誤,被罪謫官,南遷江表,路值風雪,僕馬俱瘁,一身無聊,方自嘆息。忽然夢覺,入睡前所煮黃粱米飯尚未炊熟,世稱「黃粱一夢」。醒則悟,遂棄家,隨鍾離祖師赴終南山鶴嶺修道。據傳,唐僖宗廣明元年(880年),呂祖遇到崔公,崔公授《入藥鏡》,呂祖即知修行性命,不差毫髮。後在湘潭、岳陽、湖北一帶游歷度人。又據《呂祖本傳》,呂祖得鍾離之道以後,又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,一斷煩惱,二斷色欲,三斷貪嗔。初遊江淮,即以靈劍除長蛟之害。後奉天帝之命,居荊山洞府。年六十四上朝元始天尊、玉皇大帝。自是隱顯變化不一,惟其誓願宏大,是以浮塵濁世,行化度人,傳說眾多。元代道士苗善時曾編有《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》七卷,匯集呂祖一百零八化的故事,無不以勸人盡忠行孝、積善除邪為本。
對呂祖的信仰和崇拜,大約自北宋末年起開始興盛。宋徽宗宣和元年(1119年)封呂祖為妙通真人。南宋時已有專門奉祀呂祖的寺廟,並有塑像供奉。元世祖至元六年(1269年)褒贈純陽演正警化真君。元武宗至大三年(1310年)又加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。呂祖神誕之日為四月十四日,道教信徒多於神誕日赴道觀中呂祖殿燒香奉祀,或還願,或祈願。華南地區和南洋華人盛傳呂祖籤文,遇有急難,常於呂祖殿神像前求籤問卜,祈求神示。
法派曰純陽派
寂然無一物 妙合於先天
元陽復本位 獨立玉京山
張果老
姓張,名果,唐代道士。曾隱於中條山修道。自稱生於堯時,渾忘甲子。相傳神誕之日為十一月二十三日。張果老常騎白驢,日行數萬里。歇則疊驢,其厚如紙,置於巾箱之中。乘則以水噀之,復成白驢。唐太宗、高宗均曾徵召於他,均不赴。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(735年)賜銀青光祿大夫,號通玄先生。
張果老為唐時方士也。姓張名果,隱居中條山。嘗自言生於堯時渾忘甲子。武后時使使召之,果詐死不應。開元中遣使迎之入京,,賜銀青光祿大夫,號曰通玄先生。玄宗為之建棲霞觀,世稱為張果老。
韓湘子
韓湘子唐時人,姓韓名湘,以其學道成仙,亦稱韓湘子。據韓仙傳云:「韓仙之祖名仲卿,父名會,湘自少學道,呂洞賓度之登仙。湘又欲度其叔愈,愈拜刑部侍郎,朋僚宴賀,湘來赴宴,勸愈棄官學道,呈愈詩有:「解造逡巡酒,能開頃刻花」等句,愈斥為異端,不從。湘乃以僅徑寸葫蘆,酌酒遍飲座客,數斗不竭。又以火罐栽蓮,頃刻開花,花上有字成聯曰:「雲橫秦嶺家何在;雪擁藍關馬不前。」愈仍不悟,湘乃別去。後愈以諫迎佛骨事,眨刺潮州,別家赴任,途經藍關,值大雪。馬憊於道。湘忽至,愈悟曰:「子言驗矣」!然志忠於君,終不欲隨湘學仙。於是湘護愈抵任,以法代除鱷患;復隨愈移袁州,又以法代除巨盜,最後乃度愈成道。此為韓湘子度叔之事略也。
韓湘子:名湘,字清夫,傳為韓愈之侄孫。韓湘神誕之日為十一月初九日。相傳韓湘自幼學道,追隨呂純陽,後登桃樹墮死而屍解登仙。韓愈官拜刑部侍郎時,賓客盈門,朋僚宴賀。韓湘子勸韓愈棄官學道,韓愈則勉韓湘子棄道從學。韓湘子以徑寸葫蘆,酌酒遍飲賓客,數斗不竭。又以盆覆土,開花兩朵,上有金字之聯:雲橫秦嶺家何在,雪擁藍關馬不前。後來,韓愈以諫迎佛骨事,貶謫潮州,別家赴任,途經藍關,值大雪,馬憊於道。韓湘子冒雪而來。韓愈問其地,即藍關,嗟嘆韓湘子預言之靈驗。後韓湘子護愈抵任,復隨愈移袁州,最後度其叔韓愈入道。
李鐵拐
李鐵拐亦云鐵拐李,傳為八仙中之一也。據茶香室叢鈔云:「八仙中李鐵拐無可考,惟堅瓠集引仙蹤云:「鐵拐姓李,質本魁梧,早歲聞道,修真巖穴。一日赴李老君之約於華山,屬其徒曰:「吾魄在此,倘遊魂七日不返,方可化吾魄也。」徒以母急病迅歸,六日即化之。李至七日歸,失魄無依,乃附一餓殍之屍而起,故其形跛惡耳」!此仙蹤所載也。按山堂肆考云:「拐仙姓李,不知其名,夙有足疾,西王母點化其昇仙,封東華教主,授以鐵拐一根。」故鐵拐之名本此也。
李鐵拐,相傳名叫李凝陽,或名洪水,小字拐兒,自號李孔目。神誕之日為七月初十日。《混元仙派圖》稱其為呂洞賓的弟子。傳稱李凝陽應太上老君與宛丘先生之約,魂游華山。臨行,囑咐其徒守魄(軀殼)七日。無奈其徒之母突然急病而欲速歸,遂於第六日化師之魄。李凝陽游魂於第七日回歸時,無魄可依,即附於一餓殍之屍而起,故其形醜陋而跛右腳。後封為東華齊陽啟元帝君。
曹國舅
曹國舅姓曹名景休,宋徐州人。據續文獻通考云「曹國舅宋曹太后之弟,因稱國舅,學道山巖間,遇鍾離權、呂洞賓輩,引入仙班。」又呂祖全書云.「曹仙名景休,為曹皇后弟,彬之孫也。恥其弟景植倚勢不法而伏罪,遂隱跡山巖,葛巾野服,矢志修真。一日呂祖同鍾離祖來,問曰:「聞子修養!所養何物」?對曰:「養道」!曰:「道何在」?曹因指天。曰:「天何在」?曹又指心。二祖笑曰:「天即道,道即心,子親見未來矣」!遂授以還真秘旨,令其修煉。未幾道成,二祖來引之去。」又徐州志云:「宋曹國舅,紹興四年,蟬蛻於「玉虛觀」,觀在縣東南五十里,今更名騰雲寺。」此為八仙中曹國舅的得道事蹟也。
藍采和
藍采和唐時逸士也,常著破爛衫,夏則加絮,冬則臥雪,時攜籃唱踏踏歌於長安市,歌詞多神仙意。後得鍾離祖師度引,在濠梁間酒樓,酒醉乘鶴仙去。
唐代的隱逸。據《續仙傳》、《太平廣記》稱,藍采和常衣破藍衫,一足靴,一足跣,夏則披絮,冬則臥雪,氣出如蒸。藍采和常行歌於城市乞討,手持大拍板長三尺餘,似醉非醉,踏歌云「踏歌藍采和,世界能幾何。紅顏一春樹,流年一擲梭」,均為神仙脫世之意。後得鍾離權之度化,乘雲而去。
何仙姑
何仙姑名瓊,琴陵人,住雲母溪。據呂祖全書云:「何仙姑零陵市道女也。年十三,隨女伴入山採茶,俄失伴獨行,迷歸路。見東峰下一人,修髯紺目,冠高冠,衣六銖衣,蓋即呂祖也。仙姑始僕僕亟拜之。呂祖與一桃曰:「食此盡,他日當飛昇,不然只居地中也。」仙姑僅食其半,祖指以歸路。仙姑歸,自謂只一日,不知已逾月矣。自是不餓,無漏。洞知人事休咎,後戶解去。」又零陵縣志云:「女子何瓊,住雲母溪。年十四,夢神人教食雲母粉,復遇異人與桃食之,遂不餓,往來山頂,其行如飛。能預知人事禍福,鄉入神之,為構樓以居,景龍中仙去。」此為何仙姑得呂祖之度而成道的事實也。
何仙姑是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,名瓊,永州零陵人。相傳神誕之日為四月初十日。十三歲時,入山採茶,遇呂洞賓。後又夢見神人教餌雲母粉,遂誓不嫁,往來山谷,輕身飛行。每日朝出,暮持山果歸來侍母,後屍解仙去。
莊子
莊子戰國宋人也,姓莊名周,字子休,生於睢陽蒙縣,研學老氏之道。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云:「梁惠王時,莊子為蒙縣漆園吏,以卑賤不肯仕。楚威王以玉帛聘之,欲以為相,使大夫往先焉。莊子方釣于濮水之上,持竿不顧。莊王又遣使聘之,亦不仕。得著道書名莊子真誥,與南華經。隱於抱犢山中,服者育火丹,白日昇天。」唐玄宗時追號南華具人,宋徽宗封微妙元通真君。
四聖與四相
四聖者:天蓬、天猷、翌聖、佑聖,乃後天五行之精氣,上應昊天,而為玉皇之輔也。道書以:天蓬姓劉諱傑莊,天猷姓唐諱淵,翊聖姓張諱海機,佑聖李姓諱浩乞。天蓬乃木氣之精,天猷為金氣之精,翊聖佑聖乃水火二氣之精也。四相者:天機內相陸諱通,天樞使相許諱遜(即旌陽祖師),泰玄上相張諱道陵(即張天師),玉清上相尹諱喜,是為天府四相也。
天機內相陸真人
陸真人諱通,字接輿,春秋時楚人也。高士傳云:「楚昭王時政令無常,陸通乃佯狂不仕,時人稱為楚狂。孔予適楚,楚狂接輿迎其門曰:「鳳兮鳳兮,何如德之衰也」!孔子欲與之言,通趨而避之。楚王聞其賢,遣使持金百鎰,車馬二駟往聘之,通不應;使者去,通妻從市來曰:「先生少而為義,豈老違之哉?門外車跡何深也!妾事先生窮耕以自食,親織以為衣,食飽衣煖,其樂自足矣!不如去之。」於是夫妻變名易姓,隱蜀峨嵋山,壽數百歲。道書以:後遇老君度之,夫妻皆仙去。證位真人為天機內相也。
玉清上相尹真人
尹真人名喜,字公度,稱為文始先生,為周康王時之大夫也。清微仙譜云:「尹喜,康王時為大夫,常仰觀俯察,見紫氣西邁,知有聖人將西行。至昭王時,乃出為函谷關令。戒其吏屬,伺問過旅。及見紫氣東來,乃自守候關前以物色。果遇老子乘青牛至,遂趨迎之。拜求道法。老子授以道德五千之旨,後得昇入無形。」按文始先生著有關尹子一書,及文始經傳世。得道後,證位真人,為玉清上相是也。
鬼谷仙師
鬼谷子相傳楚人,無鄉里族姓名字。為蘇秦、張儀之師,乃稱縱橫家之祖。因其所居鬼谷,故自號鬼谷子先生。錄異記云:「鬼谷先生古之真仙也,姓王氏,自稱軒轅之後,歷於商、周,隨老君西至流沙,周末復歸。居漢濱鬼谷山,弟子百餘人,惟蘇秦、張儀二人不慕神仙,乃從學縱橫之術。」又歷代真仙體道通鑑云:「鬼谷先生受道於老君,入雲氣山採藥,合服得道,顏如少童。居清溪之鬼谷。蘇秦、張儀問道於先生,先生曰:「聞道易,學道難!二子世心未冥,可學游說,以適今時之宜,必得相其國矣;必不得相其死矣!若不懼?當相傳。」二子請學之,三年辭去。先生在人間數百歲,後不知所之。」按仙傳拾遺云:「鬼谷子,晉時人,姓王名詡,居清溪之鬼谷,因以為號。精於占卜之術,弟子多皆名士,後云仙去。」因是,後者道家、縱橫家、兵家、雜家、及陰陽五行諸家之流,均師其術而祀奉之,稱為鬼谷仙師。
驪山老母
驪山老姥古女仙也,不詳姓氏來歷,俗多誤「驪」為「黎」以黎山老母稱之。姥本驪山仙女,風華絕代,秀媚無匹!秦始皇嘗做閣道於驪山,曾遇之,驚其艷麗,乃生邪念,欲輕侮之,因受以法懲罰,乃罷。姥自此之後,不再以少女姿容出現,遂裝為老嫗,人乃以老姥稱之。集仙傳典神仙感遇傳云:「唐李筌居少室山,好神仙之道,博採方術,至嵩山虎口巖,得黃帝陰符經,讀數千遍而不解其義。因入秦至驪山,逢一老媼,髮髻當頂,餘髮半垂,敝衣扶杖,狀貌甚異!路旁見遺火焚樹,因自言曰:「火生於木,禍發必剋。」筌驚而詢之曰:「此黃帝陰符經語,老姥何得而知」?姥曰:「吾受此經已三元六周甲子矣」!於是坐於石上,出丹書符令筌吞之,與筌說陰符經之義。久之,姥曰:「時已晡矣,吾有麥飯。相與為食」!袖中出一瓢,令筌往谷中取水,既滿矣,瓢忽重百餘斤,力不能制,而沉於水中。及還,已失姥所在,但留麥飯數升而已!筌食之,自此絕粒,後乃仙去。」驪山老母遂為世俗小說,往往稱道。按漢書謂:「殷周之際,有驪山女為天子,意其為人,必有非常材藝,稀世之術,為時所推服,故傳於世」,迨唐宋以後,遂為女仙,尊曰姥或老母,驪山曾有祠祀之。道士焚修其中,香火頗聖。
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
廣成子,自云:「有緣悟得本來真,曾在終南遇聖人,指出長生千古秀,生成玉蕊萬年新,渾身是口難為道,大地飛塵別有春,吾道了然一貫,不明一字最艱辛。」廣成子乃太上化身,軒轅時曾居崆峒山石室中,與黃帝談治身之道曰:無勞爾形,無搖爾精,無俾爾思,乃可長生。出道誡經,教人以飛騰之學。道藏謂:廣成子世有所出。
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
赤精子自云:「何幸今為物外人,都因夙世脫凡塵,了知生死無差別,開了大門妙莫論,事事事通通事事,神神神徹不神神,目前總是常生理,海角天涯都是春。」「高臥白雲山下,明月清風無價,壺中玄奧,靜裏乾坤大,夕陽看破霞,樹頭數晚鴉,化陰柳下,笑笑逢人話,剩水殘山,行行到處家,憑咱茅屋任生涯,從他金瑎玉露滑。」赤精子亦為太上化身,顓頊時,說微言經教人以忠順之道。
靈鷲山圓覺洞燃燈道人
燃燈道人,跨鹿乘雲,相貌稀奇,形容古怪,是仙人班首,有詩為證:一天瑞彩光搖曳,五色祥雲飛不徹。鹿鳴空內九皋聲,紫芝色秀千層葉。中間現出真人相,古怪容顏原自別。神舞虹霓透漢霄,腰懸寶錄無生滅。靈鷲山下號燃燈,時赴蟠桃添壽域。雙抓髻,乾坤二色,皂道服,白鶴飛雲,仙風併道骨,霞彩現當身,頂上靈光千丈遠,包羅萬象胸襟,九返金丹全不講,修成聖體微靈明,靈鷲山上客,元覺道燃燈。
燃燈道人自天皇時修成正果,自云:「盤古修來不記年,陰陽二氣在先天,煞中生氣肌膚換,精裏含精性命團,玉液丹成真道士,六根清淨產胎仙,扭天拗地心難正,徒費工夫落塹淵。「會得陽仙物外玄,了然得意自忘筌,應知物外長生路,自是逍遙不老仙,鉛與汞產先天,顛倒日月配坤乾,明明指出,無生妙,無奈凡心不自損。」